近几年,海绵城市逐步成为热点话题成为大家茶会饭后的谈资,那么今天就来趴一趴海绵城市,究竟是个啥?
2012年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在国内首次提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海绵城市 2015年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共16座 2016年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共14座 然而还是没说明白海绵城市到底是个啥? 这不是为了节省故事背景么。 海绵城市的理念起源于国外,就是把城市建设成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您以为国内大力推行海绵城市的导火索是7.27北京特大暴雨? 顺便说一下,处理雨水的传统方法都是通过设置在各个角落的排水沟将积水排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的,大部分直接排放,少部分回收使用,只要雨量超过排水能力就分分钟在市中心看大海。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 水资源匮乏就是被淹水淹盖的另一方面,平时取水难,一下暴雨就淹水,旱涝瞬间切换。 海绵城市最大功能应该是把雨水锁在地下随时回收利用,这种使用再生水的做法学名叫“中水回用”可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厕所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想要实现海绵城市的第一步就是绿化,无论是路边还是小区里都尽量提高植被覆盖率。 第二步就是以植物为基础,增大地表的渗水能力,尽可能的把雨水都放到地下解决,不在地表形成积水。 最后就是把渗入地下的雨水收集起来,啥时候缺水了再拿出来用。 除了地面还有房顶,反正只要能接到雨水的地方都要做成能吸水的海绵体,预计在2030年能占整个城市面积的80%以上。 这种放眼望去全是海绵体的感受我还真没体验过。 理论上,一个完全体的海绵城市应该具备的功能是,最大程度缓解暴雨带来的压力,尽可能杜绝淹水,同时降70%的雨水转化利用于市政。 那之前那有幸抢到了试点名额的城市呢?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纳入试点的30个城市中,共有19个城市发生内涝,占比63%,包括北京、天津、重庆等直辖市还包括福州、武汉、济南、南宁等多个省会城市。 这就是现状,看起来海绵城市是个美好的泡影,一旦戳破就没了.......... 可是回想一下,平日里做工程的哪个不要调试验收?这种以整个城市作为单位的超级大项目调试时间也是几何级增长,所以中央对试点城市的考核时间是5-10年。 很多细技未节的技术和不同的地区的水文数据都需要时间去累积,大家就像当年研究两弹一星一样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现在还远没到下结论的时候。
上一篇:雨水收集系统施工详细步骤
下一篇:城市公园广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