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电话

4008-780-280

联系我们

龙康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780-280
技术服务中心电话: 020-28185170
联系电话: 13016013265
邮箱联系: admin@longk.com
工厂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嘉鱼产业新城园区内
总厂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黄村工业区

更多联系方式

广州治水把握三大关键:“河长”、“海绵城市”、“跨界治理”

      广州“河长制”日趋完善

      2016年12月11日,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广州市治水办负责人表示,通过交流并学习吸收江浙沪经验做法,先后制定印发了《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面落实了河长“涌边三包(包卫生保洁、包控违拆违、包截污纳管)、守水有责”,实现“五无”(河道无直排污水、河面无垃圾、沿岸无违章、堤岸无损坏、绿化无损毁)的责任和义务,真正激发各级河长的治水积极性,实现有责可问、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考核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广州探索实践了3年的河长制已经趋于完善。
      广州还建立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市、区级河长由市、区两级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市管河道河长由市领导担任或指派,河道流经区为责任主体;区领导担任本辖区内河道的河长;镇(街)、村(居)负责人担任本辖区内河段的河长。将黑臭河涌治理体系、责任主体、进度安排、技术路线等明确落实到各责任单位、落实到人。目前,全市1291条河涌落实区、镇(街)、村(居)级河长1783名。其中,35条黑臭河长落实河长292名,16条广佛跨界河涌落实河长241名,区级80位、镇(街)级440位、村(居)级1418位。设立河长公示牌2222块,组织河长培训28次,参加人员达2935人次。通过一系列的精细管理,切实增强了可操作性。每一条河涌都有河长制标牌,上有负责人电话可供投诉、建议等。同时,市、区两级政府与各级河长、责任单位签订《广州市黑臭河涌整治工作任务书》,作为河长考核制度的依据,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市水务局制定印发了《广州市35黑臭河涌整治工作意见》,将黑臭河涌治理体系、责任主体、进度安排、技术路线等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市纪委出台了《广州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力图做到既能激发各级部门的治水积极性,又能实现有责可问、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此外,广州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区治水办等进一步加强对“河长制”落实情况的日常督查,形成监管常态化。
      在市、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州治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去年消除6条黑臭任务已经完成、国考鸦岗断面实现水质达标。9月7日,国家住建部、环保部通报第二季度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表扬广州黑臭河涌整治进展明显;10月11日,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调度会上,住建部认为广州在控源和生态修复方面走在了前列,并对广州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10月24日-27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调研跨市域“河长制”实施情况,黄龙云主任高度赞扬广州落实“河长制”工作做得扎实,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充分肯定了广州新提出的利用污染“贡献”排行倒逼河长履职的创新做法。
      建设“海绵城市”消灭水浸黑点
      广州市治水工作没有纳入2016年民生实事之中,但却一直是广州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防工作也与治水密不可分。在广州市天河区工作和生活的市民,会发现在2016年年中时,许多人行道上,地砖已经被更换一新,这种新型地砖透气透水,遇水吸收,遇阳光蒸发水分。其实,这是广州建设“海绵城市”的一大举措,目的是为了有效防内涝。目前,从整治水浸黑点,到建设新概念的排涝设施,广州各区均在尝试运用“海绵城市”新思路治水浸。
      “下大雨水浸街”是令广州人头疼的事情。2013年,广州市易发城市内涝黑点为44个,2016年年中,市水务局公布仍有26个可能出现水浸的路段,其中包括中山一立交、环市路童心路桥底、黄华路、省高院对出路段等“老面孔”。2016年1月25日召开的广州市水务系统2015年度总结大会上,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2016年市水务部门将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及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快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被摆在了首要位置。“海绵城市”建设还被写进了2016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广州“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包括天河智慧城、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大坦沙岛、广州教育城、中新知识城、广钢新城、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灵山岛尖)、东部生态廊道。其中天河区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广州还全力构建运行有效的水安全体系。2003 年开始全面推进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江海堤防1830公里,水库368座,水闸1237座,珠江广州城区段达200年一遇防洪标准,流溪河、增江等主要河流防洪标准达50年至100年一遇,中心城区完成了200多个水浸点改造,内涝得到缓解,逢雨必浸的岗顶、临江大道等多个地段排涝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能够抵御常规自然灾害的防洪减灾体系。同时,大力完善城乡供水水源保障体系,城区饮水品质不断优化,已形成东、西、北三江及流溪河四大饮用水源格局,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99%,加快推进北江引水工程和北部水厂一期工程,致力从根本上解决北部地区饮用水源水质问题。在4331个自然村实施了农村自来水改造,惠及168.6万农村人口,有效解决了农村水源保证率不足和饮用水水质问题。
      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稳步推进中
      据了解,广州共有51条重点河涌正在抓紧治理。其中,在建项目86项,约占49.1%;已完工项目89项,约占50.9%。广佛跨界16条河涌治理工程共计111个子项,总体完成率为86.7%。其中,在建项目67项,约占60.4%;已完工项目44项,约占39.6%。
广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各项工程建设受汛期雨季台风、施工准备、征地拆迁、资金落实等因素制约,广佛跨界16条河涌部分项目进度相对滞后。各区政府、市水投集团等责任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加快推进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2017年,广州市治水办将全力以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理顺水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采取强有力措施,督促各区及市水投集团补上之前落后的工程进度。广州市治水办要求,各治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尤其是各区政府和市水投集团对治水工作仍需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松懈怠慢思想。为确保河涌整治效果,下一步广州市治水办将督促各区及市水投集团结合污染源查控、河道清淤、调水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建管并重,形成合力,逐步恢复广州河流生态。
      “涌水清,百事兴”。治水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彻底解决的事情。广州市治水办表示;治水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广州发展大局,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与广大市民一起携手,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共同开创治水工作新局面。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