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下大雨,聊城市区部分路段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特别是下暴雨的时候,情况更为严重。不过,类似的情况今后会逐渐好转。
原来,为实现生态文明城市、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目标,市规划局会同城市管理部门组织编制了《聊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以期构建和恢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江北水城”水文化。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城区雨污分流、现状积水区改造的推进,聊城城区雨季积水问题将逐步解决,城区排水防涝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
近期建两个重点区域
聊城市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地面积水设计标准为: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建设海绵城市是聊城市区应对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式提出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是发展方式的超越和发展理念的升华。
按照规划,规划区域内新建项目、改造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不小于33.3mm。降雨量低于33.3mm时,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不得出现雨水外排现象。
聊城市区,将规划区划分为41个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分区。聊城市区将新建和改造下凹式绿地面积3257.95万m2,透水铺装面积4709.58万m2,绿色屋顶面积523.21万m2,建设其他调蓄容积达到87.17万m2,整体实现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有两个,分别是东昌湖建设区和高新区建设区。其中,东昌湖建设区范围囊括东昌西路以南,站前南路以东,柳园南路以西,南环路及滨河大道以北的区域,总面积22km2。高新区建设区范围则囊括黄河路以南,东环路以西,光岳南路以东,南环路以北的区域,总面积18km2。
推进城区雨污分流,东昌湖周边雨水就近排入湖内。
按照规划,聊城城区新建区域排水系统将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现状合流制片区,结合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雨水排放出路:青年渠、聊张沟、湖南河、西王干渠、小运河、新水河、青周渠、小湄河、班滑河、孙堂干渠(两段)、顾滑河、聊位河、北环河、济聊河、双力河、西关河、松桂河、南环河、西环河、聊阳河、东环河。
本规划将城区雨水排放划分为24个雨水分区。按照,聊城城区将规划新建雨水管渠共543.0km。按照雨污分流改造原则,城区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随着城区改建逐步实行分流制。雨污分流改造及现状管渠升级改造需新建雨水管渠104.9km。
从规划方案来看,目前聊城古城区已实现雨污分流,东昌湖周边区域仍采用合流制,现状排水流向背离东昌湖排向周边排涝沟渠。规划对东昌湖周边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水管道,将雨水就近排入东昌湖。沿军干路新建雨水管道,并对昌润南路排水管道流向进行改造,使其通过军干路雨水管道排入在建百竹园湿地。
因站前南路内涝较为严重,规划站前南路现状合流管道保留作污水管,将按新标准建设雨水管道,以增强管道排水能力,片区内雨水可就近接入聊张沟。
从目前看,龙山西路、龙山中路排水管道管径偏小,规划龙山西路、龙山中路新建雨水管道,以解决内涝问题。
规划按新标准新建后菜市街、陈口路、利民路雨水管道,扩建皋东街南侧沟,增强片区内排水能力。
规划新建兴华路、卫育南路、益民胡同、花园路、育生街部分路段雨水管道,增强其排水能力,并防止其对上游管道的顶托。规划结合二干路(东昌路以北段)的建设沿二干路西侧建设排水干渠,向北接至周公河,收集二干路沿线雨水排入周公河。
现陈口路、利民东路铺设有合流管,排水能力低于1年一遇。规划按新标准新建陈口路、利民东路雨水管,已解决现状内涝问题。
现柳园北路建设有雨水管道,但区域内排水管网覆盖率较低,若片区内全部雨水通过柳园北路雨水管道排放,则排水压力较大。规划结合东西向道路的建设新建雨水管道,分流片区内雨水,保证现状管道排水顺畅。
上一篇:海绵城市建设刻不容缓
下一篇:雨水收集工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