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8年3月22日,在联合国发起“国际水行动10年”计划之际,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成为联合国的关注焦点之一。
据报道,联合国在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节水需求,中国近年发起的海绵城市计划旨在回收70%的雨水。中国自2015年起开启“海绵城市”试点。按照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
中国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受到了联合国关注。事实上,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中国独有。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由来已久,可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比如联合国报告称,乌克兰正试验用人造湿地过滤制药企业排出的污水,印度为涵养水源正进行森林再生计划。
“海绵城市”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旨在通过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完善城市排洪排涝体系,这个举措因应了城市高密度发展以及因气候变化造成频繁出现极端天气问题给市政带来的压力。城市中的楼宇能做到的只是将水导向街道,让水流入排水沟后流向大海。但是,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面临雨洪的问题,城市中现有的排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尤其是依赖于水资源供应的城市,如洛杉矶,被收集后的雨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与其让收集后的雨水流失,城市可利用“海绵”机能净化并储存雨水后实现循环再利用,可用于浇灌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