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让城市自由呼吸
普通的城市建筑规划往往更青睐于地上的工程建设,如传统“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而“海绵城市”则更为“接地气”的存在——“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通过很多人性化设计,让建筑、路面、绿地都有了“呼吸”的功能。
传统快排模式与海绵城市的区别在于:将“快排”的直接排放模式,转化为“渗、滞、蓄、净、用、排”循环模式。而与普通道路相比,“海绵城市”的雨水吸收能力至少提升20%-30%。
何为海绵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个模糊概念。
简单地讲,海绵建设为城市带来了贴心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服务,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蓄存,需要时有序地“释放”并加以利用。
其实,城市本身就是一块“海绵体”,但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开发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渗透和外排的雨水比例恰好来了个颠倒。与其说是建设“海绵城市”,不如说“海绵城市”原本就是一座城市的返璞归真。
雨天不湿脚,夏日不觉热,道路两旁“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情画意,在“海绵城市”的滋养下已然悄然呈现。
城市与自然共生一半人成一半天就
上一篇:四川遂宁雨水收集系统
下一篇:昆明雨水收集系统